关于“部分药品年底将调出地方医保目录”,这几个问题要说明
近日,有媒体发布“部分药品年底将调出地方医保目录”等新闻,引发一定社会关注。
事实上,这个消息并非从今年才开始流传。从2020年国家医保局启动清退地方目录的改革后,部分药品就陆续退出了地方医保报销,患者买药时发现这些药品不在医保目录中,于是就开始产生了各种疑问,甚至“医保基金没钱了”这样的谣言在网上流传。
那么,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些药品为什么调出医保目录?是不是以后医保能报销的药品更少了?调出后会不会影响患者用药?针对这些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天这篇文章将一一说明。
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是因为基金“没钱”了吗?
——当然不是,医保基金累计结存3.6万亿元。
国家医保局官方发布的《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2.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支出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当期结存4684.48亿元,累计结存36156.30亿元。
这组数据反映了什么?简单来说,第一,基金收入增速略大于支出增速,当期结存4600多亿元,意味着过去一年医保不仅没有“超支”,甚至为今年和以后留下了一笔钱;第二,基金累计结存了36000多亿元,按照2021年支出2.4万亿来看,医保资金池还是比较充足的。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我国当前的医保基金保障能力稳健、可持续,“没钱”的说法实数空穴来风。并且,随着医保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在越来越科学合理的筹资和支付制度的规范下,医保基金未来也同样不会出现“没钱”的问题。
既然基金充足,为什么要将部分药品调出医保目录?
——为了让全国医保用药范围更统一,更好地解决医保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医保也不例外。有些医保制度虽然在过去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医保改革不断深入,这些在历史环境下出台的制度现在已经逐渐不再适用。
地方医保目录的增补就是这样一项制度。基本医保制度建立之初,针对当时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少、地区间用药习惯差异大的情况,国家允许各省份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等实际情况,可以自行增补部分药品,但不能超过国家目录“乙类药品”数量的15%。这是针对当时医保环境的权宜之策。
而近年来,我国医保事业快速发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经能够实现每年动态调整,国家医保局成立的4年来,共有500多个新药好药被纳入目录,而且通过谈判后药品价格大幅降低。可以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保障能力和水平已今非昔比,地方增补药品基本都可被国家目录中的药品更好替代,继续保留地方增补药品意义不大,反而造成医保药品目录管理的碎片化,影响医保制度的统一性、公平性和平衡性。
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就成为解决医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不仅写在了医保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也写在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因此,国家医保局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各地要把此前增补的超出国家医保目录之外的品种调出,从而逐渐实现全国医保目录的统一。
全国各省份“消化”的地方增补药品,会不会影响参保人用药?
——调出药品都有可替代药品,无需担心影响用药。
目前来看,全国各省份“消化”的地方增补药品在现有国家医保目录内都有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替代药,调出影响不大。并且,国家医保局未来也会加强对全国各地药品“消化”工作调度,引导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国家目录中选择更好的替代药品,最大限度保证不对患者用药造成影响。
不仅如此,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推进,未来将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这是解决我国医疗保障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从制度完善的宏观角度来看,将有利于增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医疗保障待遇的平衡性和普惠性;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药品购买市场,更好发挥医保的战略购买作用。而从参保人的角度来看,则主要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有利于为更多新药好药及时调进医保目录腾出空间,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另一方面,对于异地就医人群而言更是利好,无论身处何地,可报销的药品品种都是一致的,有利于提升群众异地就医便利性。
各地医保目录的调整工作将何时完成?
——2020年到2022年,按照4:4:2的进度分三年完成。
国家医保局综合考虑了各地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临床和群众用药习惯、药品更新换代周期等各种因素,研究制定了地方增补药品三年“消化”计划,即从2020年开始,按照第1年40%、第2年40%、第3年20%的比例逐步调出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药品。按照这样的进度,预计到2022年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已有15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前完成了全部地方增补药品的“消化”任务,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其余16个省份药品“消化”的完成时间为今年年底。
调出药品省下来的医保基金,会用来做什么?
——为参保人支付更多救急、救命的新药好药。
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组建以来,在坚持保基本、可持续基础上,把更多新药好药纳入医保用药范围。四年来,累计纳入507个新药好药,调出391个疗效不确切药品,现行版医保目录西药和中成药增至2860种,医保用药保障范围明显扩大、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可以满足广大群众的临床用药需求,有效减轻了参保患者用药负担。尤其在准入谈判方面,积极发挥医保战略购买优势,依托全球人口最多药品市场,整合全国用量开展价格谈判,许多“天价药”谈出“平民价”,多数药品获得全球最低价,平均降价超50%。同时,不断优化医保目录内药品结构和疗效水平,肿瘤药、慢性病、罕见病和儿童用药等保障短板逐步补齐,多数治疗领域的药品保障实现与国际同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比如全球首个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精准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上市时售价每针近70万元,被称为“天价救命药”,这笔支出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但在2021年的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中,国家医保局经过8轮“灵魂砍价”,最终将该药以3.3万元每针的价格纳入医保,而这3.3万元中,还有一部分由医保基金支付。如今,这个价格已经在全国多地落地实施,很多原来用不上药、用不起药的患者已经接受了相关治疗,逐渐恢复健康,甚至能够开始正常上班、正常生活。
国家医保局已经启动了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已经启动,这意味着,将有一批新的救急救命的好药被纳入医保。国家医保局将通过目录调整工作,推进医保药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药品目录结构更加优化、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支付更加管用高效、保障更加公平可及,助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
作者 | 中国医疗保险 梦瑶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王梦媛 刘新雨
热点文章